伊朗襲擊以色列後,中俄「和平使者」名存實亡,阿拉伯世界將助納坦雅胡統一耶路撒冷?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 Оригинал (без защиты от корпорастов) | Изображения из статьи: [1] [2] [3] [4] [5]

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此次以色列與伊朗的衝突,促使中俄兩國「原形畢露」,不僅深化了伊朗與中俄三方的同盟關係,亦使這種同盟關係從各方「心照不宣」的情境逐漸浮上檯面。伊朗、中國及俄羅斯愈趨明顯的同盟關係可能也將迫使阿拉伯國家拉近與以色列的合作關係,這點從這次海灣國家及約旦在伊朗攻擊以色列期間對以國提供的各種支援即可看出。

文:吳沐恩(智庫研究員)

台灣時間4月14日清晨,伊朗對以色列發射超過300枚無人機及飛彈,是伊朗建國以來首次對以色列直接動武,以色列亦於4月19日反擊伊朗,空襲伊朗多個目標,甚至包含伊朗核武發展重鎮伊斯法罕(Isfahan),中東情勢快速升級(escalate)。

伊朗對以色列的攻擊並未造成以色列太大的傷害,以色列國防軍(Israel Defense Forces)指出,伊朗出動的170架無人機、120多枚彈道飛彈及30多枚巡弋飛彈中,僅5枚彈道導彈落入以色列境內,被攔截率高達99%,且未造成以色列任何人員死亡。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的空襲中除了美國、英國及法國向以色列提供支援外,沙烏地阿拉伯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海灣國家,亦紛紛提供各項情報支援,約旦更直接派出F-16參與攔截伊朗的無人機及巡弋飛彈的任務。

一個以美國為首的「中東聯盟」似乎正悄然生成。

區域危機升級下的中東新聯盟?

中國在伊朗空襲以色列後,聲明表示以色列與伊朗的直接衝突是以哈戰爭的外溢,並呼籲各方「保持冷靜克制,避免緊張局勢進一步升級」,隨後卻又在4月16日透過其外交部發言人林劍,讚賞伊朗對以行動,認為伊朗空襲以色列的行為是「有限度的」,更引述中國外交部長王毅的話表示,「中伊是全面戰略夥伴,中方願同伊方穩步推進各項領域務實合作,推動中伊關係取得更大發展」。

俄羅斯亦公開支持伊朗對以色列的空襲行動,並將伊朗的攻擊描繪成伊朗的「勝利」,以及對以色列造成的「恐慌」。

伊朗、中國及俄羅斯的同盟關係早已不是新聞,三方多年來建立多項軍事合作,包括伊朗在俄烏戰爭期間,向俄羅斯提供無人機及彈道飛彈,以及今(2024)年3月中旬三國在阿拉伯海的聯合軍演等。

但中國及俄羅斯過去在中東仍扮演的相對「和平」且「中立」的角色,如中國去(2023)年促成沙烏地阿拉伯及伊朗兩國恢復建交,俄國總統普亭(Vladimir Putin)更在去年10月以哈戰爭爆發前期,與以國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通話,盼促以哈雙方停火。

然而此次以色列與伊朗的衝突,卻似乎促使中俄兩國「原形畢露」,不僅深化了伊朗與中俄三方的同盟關係,亦使這種同盟關係從各方「心照不宣」的情境逐漸浮上檯面。

伊朗、中國及俄羅斯愈趨明顯的同盟關係不僅強化了美國、英國及法國等西方國家支援以色列的意願,未來可能也將迫使阿拉伯國家拉近與以色列的合作關係,這點從這次海灣國家及約旦在伊朗攻擊以色列期間對以國提供的各種支援即可看出。

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中東問題資深研究員庫克(Steven A. Cook)今年4月18日在「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專文表示,阿拉伯國家此次支援以色列並非出於對以國的支持,尤其阿拉伯國家對以色列在加薩的行動感到畏懼。

相反,阿拉伯國家這次出手協助以色列顯示,相比對以色列的畏懼,阿拉伯國家顯然更在意伊朗持續升高的威脅,這充分展現了阿拉伯國家在威脅層級上的先後順序。

基此,未來只要伊朗的威脅不減弱,並且持續深化與中俄的同盟關係,就會加速西方國家協調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關係正常化的進程,並強化這種以色列、阿拉伯國家及西方國家的同盟體系。

哈瑪斯恐攻親手將以色列「向右轉」

回到以色列國內政局,以色列在2000年後的政治光譜就已開始持續右傾,而這種政治傾向除了使以巴關係升溫外,對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的關係似乎並未造成太大影響,以色列甚至在2020年,納坦雅胡就任總理期間,相繼與阿聯及巴林及摩洛哥等三個阿拉伯國家建交。

雖然納坦雅胡在執政期間爆發多起爭議,更因為推動司法改革案使以色列在去年爆發大規模抗議,使得以色列政府多次陷入僵局,亦造成以色列政局不穩,但是這並不影響以色列政治氛圍右傾的事實。尤其去年哈瑪斯(Hamas)突襲以色列南地多處時,殺害的以色列超過1400人中,大多是左派的支持者。

10月7日當天的罹難者大多是因為相信能與加薩人和平相處,而選擇在南地生活,並且大多平常就與進入以色列地的加薩人一同工作,然而10月7日的恐攻,卻粉碎了以色列對於與加薩和平共處的最後一絲期待,使得未來以色列右傾的速度恐怕只會更加快速。

以色列「耶路撒冷郵報」(The Jerusalem Post)在去年11月21日的報導指出,納坦雅胡的政治生涯大概率會在以色列下屆大選中結束,但這僅代表以色列群眾對納坦雅胡個人及其身邊親信的不滿而已,而絕對非以色列左派的復辟。

相反,以色列傳統左派的政治光譜可能會在大選後大幅式微,能存活的恐怕僅剩中間偏左的「梅雷茲黨」(Meretz),而這種結果很大程度可能與該黨前國會議員戈蘭(Yair Golan),在10月7日當天前往加薩地帶救出人質的英勇表現有關。

因此,以色列群眾在10月7日過後對國內安全情勢更加不安,這種不安感不僅不會使以國左派復興,反而會使其右傾的速度加快,而以國選民對納坦雅胡及其團隊的不滿將僅止於納坦雅胡個人層級,最可能的結果是如2021年的議會選舉般,尤其他右翼的領袖或政黨組成新的以色列政府,以國選民對納坦雅胡的不滿應不會擴至對整體的政治光譜傾向。

中東區域情勢在此次以色列、伊朗衝突後可能的未來路徑



"2023以巴衝突"的相關議題

  • 2024-04-26 美國大學校園反戰挺巴勒斯坦:UCLA數百人紮營「西瓜」成象徵、哥大取消拆除營地期限、南加大取消畢業典禮
  • 2024-04-26 美國大學校園反戰挺巴勒斯坦:喬治華盛頓大學紮營呼籲停止種族滅絕,一週內逾500名學生被捕
  • 2024-04-25 伊朗襲擊以色列後,中俄「和平使者」名存實亡,阿拉伯世界將助納坦雅胡統一耶路撒冷?
  • 2024-04-25 以哈戰爭掀美多所大學抗議潮,前因後果一次看;世界糧食計劃署:加薩恐怕6週內跨越3道饑荒門檻
  • 2024-04-23 哥大親巴勒斯坦示威衝突100多名學生被捕,白宮譴責「反猶主義」仇恨言論,拉比呼籲猶太學生暫離校園
看更多

Photo Credit:TNL Brand Studio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博而美致力引進全球先進優質的醫療設備及器材,基於醫療產業與其他消費市場本質的不同,讓博而美對生命有更深刻的體認,更秉持著「儒商淑世」精神,把儒商淑世信念挹注到企業文化。

70年代創造台灣經濟奇蹟的一代,經過近一甲子的打拼,紛紛屆臨退休年歲,「企業交棒」浪潮已然到來。過去第一代創業者選擇接棒對象,多半以直系血親為首要考量,也就是俗稱的創二代。不過,傳賢不傳子的風氣逐漸蔚為潮流,根據人力公司調查發現52.7%的企業,現今接班計畫由專業經理人承接任務,國內聲譽卓著的醫療設備及器材進口代理商「博而美國際」就是其中一例。

博而美最初是在1985年由創辦人暨董事長鄧先毅白手起家,他從美國學成歸國後,洞悉當時台灣正值經濟高速起飛,促成國人生活水準、消費能力大幅提升。加上當時政府積極著手建立健保制度及全國醫療資訊網,不過醫療整體服務品質仍待改善,讓鄧先毅毅然決然投入醫療行業,致力引進全球先進優質的醫療設備及器材。

打造生生不息運轉的企業,博而美扮演橋樑角色展現儒商淑世精神

如果用財務報表、事業規模來衡量博而美,可視為一家成功的企業。200多位員工,創造出銷售年成長20%的業績,營運業務目前發展到六個事業部,當前代理的醫材品牌多達四十餘家、產品線逾300多種。但除了追求公司獲利、員工共享盈餘,更重要的是,博而美經營近40年來,始終秉持著「儒商淑世」精神。

所謂淑世,也就是力求改善社會,以入世的作為使世界更好的情懷,然而鄧先毅身為商場上的「生意人」為什麼選擇用「儒商」的淑世情懷來自我期許?他解釋,

「我們經手的產品都是與生命相關,醫療產業與其他消費市場本質的不同,讓我們對生命有更深刻的體認,公司的運作不僅只是追求獲利,更希望藉由儒學的薰陶,讓同仁對於自己的工作與生命有更深層的省思,透過自我覺察激發為生命服務的使命感。」

Photo Credit:TNL Brand Studio

除了把儒商淑世信念挹注到企業文化,博而美近年也把這份精神拓展到外部的合作夥伴,像是積極與國內的醫材廠、生技公司合作,帶動產業鏈共好、共贏。會有這樣決策的轉變,也因為鄧先毅在創業初期經歷各種挑戰,當企業紮好根更穩健之後,他也希望能透過自己的力量,幫助更多台灣醫材廠商走向國際。

鄧先毅表示,「隨著台灣醫療及生技領域技術的進展,我們希望在業界扮演橋樑角色,一方面將世界的先進醫療資源帶入台灣醫界;另一方面,也想幫助有實力的台灣廠商走向海外,在國際舞台佔有一席之地。」

因應台灣2025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每五人當中就有一位是老年人口,博而美在其醫療專業領域中找到讓更多人「老有所終」淑世精神的最佳槓桿施力點。博而美外科通路事業部總經理黃淑麗舉例,他們參考日本的經驗,了解到原發性常壓性水腦症(idiopathic normal pressure hydrocephalus, iNPH),又被稱為可以治療、可逆的失智症,好發在老年族群,因步態不穩、小便失禁、記憶力變差徵狀,經常被誤診為老年癡呆或帕金森氏症而錯失了治療良機。

於是,博而美啟動為期三年的計畫,透過與醫療人員、學會和跨領域團隊的合作,讓iNPH更廣為人知,使得患者能夠及時被正確診斷,搭配適合的醫療程序,可望幫助病患回到正常的生活模式,並有助於降低整體社會照顧成本。

博而美「為生命服務」的企業使命也成為其積極回應ESG永續趨勢的驅動力:建構「以義取利,以商養儒」的儒商公司治理典範,並從醫療本業出發,結合醫師、公益團體、供應商等外部利害關係人的力量,共同推廣醫學知識普及、提升醫療品質與醫病關係、減輕醫護人員工作負荷,同時也積極打造多元、友善、共融的幸福職場,提供員工全方位學習成長的資源與機會。

運用「共治」模式打造接班團隊,落實「活水計畫」有效留才

巴菲特(Warren Buffett)曾說:「偉大公司的定義,就是其競爭優勢可以持續偉大25 年到 30 年的公司。」博而美以傳賢不傳子的形式,延續企業生命,對此,鄧先毅坦言,「傳給賢德的人,就是希望能繼續回饋社會,形成永續治理的模式。有人問我公司傳給外人捨得嗎?我想,正因為捨不得(公司結束),才更要找到捨得的方式讓企業永續營運下去。」

至於具體的做法,鄧先毅接著提到,對於同仁的培育,相當講究「術德兼備」,術代表職場上的專業領域,而德則是重視德行操守。目前博而美組成經營管理委員會,以「共治」模式達成互補、平衡的集體決策形式。另外,組織跨部門之間也落實財務資訊透明化,強化各事業部門當責意識,彼此達到良性競爭之外,更重要是讓同仁「共享」營運成果。

Photo Credit:TNL Brand Studio

這套「共治」、「共享」的制度,博而美也樂於跟外部組織分享具體策略。例如他們與福智文教基金會透過工作坊、焦點團體訪談的交流形式,將博而美的經營理念和企業文化,實際分享給其他中小企業主,進而達到善的循環。

除了中高階管理階層的培育,針對企業內的員工,要落實育才、留才願景,鄧先毅打造一項「活水計畫」。計畫內容包含釋股獎勵及認股補助,前者針對重點人才根據績效表現每年提供對應的獎勵;後者則是開放年資三年以上的同仁可以認購公司股票,且公司會給予相對比例的資助。

鄧先毅解釋,「我們目前員工持股已達到13%,預計在三年內達到20%,最終目標是由員工享有40%的股份利益。最近一次中階主管訪談中,近三分之二主管表示,活水計畫是令同仁最有感的公司政策之一,希望藉此強化同仁向心力與凝聚力。」

博而美的營運年歲,對標人類的成長時間軸,正落在青壯年階段,處於體力、腦力、經驗值最高峰的階段。為了讓企業穩健邁向百年企業,目前佈局面向包含:首先,持續透過數位工具的導入,幫助組織作業流程、決策效率更具系統化;其次,提供內部創業機會,鼓勵同仁共同開創新事業,讓這股力量成為博而美持續成長進步、永續營運的強勁動力。

博而美國際官方網站

博而美國際品牌連結樹